誰在給東電「撐腰」?
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前,東電管理層每年政治捐款總額約600萬日圓,大部分流向自民黨。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1日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首次排海工作已完成,排放量達7800噸;最快本月下旬開始第二次排放。大公報記者核查資料發現,日本政府是東電的第一股東,持股逾半。長期以來,日本政府與東電沆瀣一氣,監管效率低下。東電在核電站安全檢查報告中弄虛作假,政府則視而不見,甚至允許退休官員到東電「再就業」,最終導致福島核事故升級為一場災難。如今,東電執意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決定,體現的也是日本政府的決策。
日本民眾8月24日在東電總部門前示威,抗議核污水排海。(美聯社)
東電壟斷日本1/3供電
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發生洩漏事故後,東京電力公司反應遲緩,還試圖隱瞞實情,引起日本民眾強烈不滿。然而,東電背靠日本財閥,且與日本政府關係密切,壟斷了日本約三分之一的電力供應,尤其是關東地區極度依賴該公司供電。即便民眾怒斥東電是「戰犯」,日本政府仍出手救助,並於2012年注資1萬億日圓,讓東電邁向國有化。
東電創立於1951年,其前身「東京電燈」是日本勢力最大的財閥之一。「東京電燈」在關東引進德國50赫茲的電源頻率並沿用至今,而關西地區使用的是美國60赫茲制式。BBC形容,關東地區淪為東電的「人質」,根本沒有第二家可選擇的供電公司。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核污水經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法新社圖片)
東電業務範圍涉及電力、設備維護、燃料供應、環保、不動產、運輸、信息通信等行業,曾運營3家核電站,分別是位於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和位於新潟縣的柏崎刈羽核電站。東電還是日本企業政治捐款的典範,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前,東電管理層每年政治捐款總額約600萬日圓,大部分流向自民黨。
核事故發生後,東電須支付巨額賠償,日本政府迅速出手,宣布成立一個賠償基金,幫助東電賠償核事故受害人。2012年5月,日本政府表示將以購買股票的形式投入1萬億日圓,獲得東電半數以上的決策權。東電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該公司的最大股東為日本政府成立的原子能損害賠償和反應堆報廢等支援機構(NDF),該機構持股54.74%。
政府官員東電「再就業」引公憤
東電國有化之前,日本政府官員退休後在該公司謀得高薪職位的情況屢見不鮮,民眾懷疑其中存在政商勾結,導致政府放鬆對東電運營核電站的安全監管,最終引發災難。2011年1月,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前不久,剛離任的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長官石田徹就任東電高級顧問。資源能源廳在日本政府制定核能政策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東電管理層與日本政府關係密切,圖為雙方2011年舉行應對核事故的會議。(資料圖片)
石田入職東電的消息引起公憤,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承認,此事「當然會引發核電站安全檢查尺度會因此放寬的疑慮……無法為全社會接受」。直到2011年4月,石田才在輿論壓力下宣布辭職。
共同社指出,多年來,許多經濟產業省官員退休後在東電「再就業」。這種情況被日媒稱為「下凡」,即官員退休後到政府附屬機構或與其先前所負責監管工作相關的公司任職。「下凡」容易滋長以權謀私、內部交易等行為,因此長期遭人詬病。
有分析指出,儘管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發生時,東電是不折不扣的私營企業,但作為性質特殊的產業,日本政府理應負起安全生產督導、監管之責。然而,日本政府非但沒有盡到責任,還與東電保持「曖昧」關係,使得監管效率低下,埋下安全隱患。
「企業社會責任」成笑話
2011年4月,東電高管向核事故受害者道歉。(資料圖片)
本月11日,東電宣布完成第一次核污水排海,總計排放量達7800噸。東電官網上充斥着大量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和「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但在該公司長達數十年的篡改核電站安全檢查紀錄黑歷史,以及執意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惡行面前,這些報告顯得無比諷刺。
2002年,東電爆出篡改核電站安全紀錄醜聞,包括董事長、總裁在內的公司高層辭職。日本政府於2003年勒令東電關閉所有反應堆以進行檢查。2007年,東電承認,從1977年起,該公司在對包括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內的3座核電站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篡改數據,目的是隱瞞安全隱患。
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洩漏事故時,東電反應遲緩,導致事態惡化。事故發生後第三天,東電已確認發生堆芯熔毀,卻聲稱僅發生了「堆芯損傷」,拖到當年5月才承認堆芯熔毀。
近年,東電又開始宣傳所謂「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的功效,將核污水稱為「處理水」,試圖混淆視聽。但該公司2021年報告ALPS濾網破損時承認,這些濾網早在兩年前就發生過破損,而公司一直隱瞞此事,也沒有採取任何補救措施。2022年,日媒揭露東電用靈敏度很低的輻射檢測儀誤導參觀者,謊稱「處理水」很安全。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